近日,临床医学系党总支书记张辉带队深入邓州市中心医院、邓州市人民医院两大助培基地开展实地调研,通过师生座谈、问卷调研等方式,全面了解我校首批订单定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助培情况,为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“问诊把脉”。
我校作为河南省首批开展临床医学专业订单定向培养的院校,为省内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积累了先行经验。 2025年,首批订单定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顺利毕业,正式进入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,迈入基层医疗人才培养的“实战考场”。为科学评估人才培养成效,调研组在助培基地面向学生和带教老师同步发放两类问卷,从供需双方收集真实反馈。初步结果显示,多数学生对助培整体适应度达“比较适应”及以上水平,认为在校期间学习的全科医学知识、临床实训课程等对当前工作“支持度高”。部分学生提到,选修的中医非遗技艺课程在基层慢性病调理中“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”;医院带教老师评价指出,这批学生“职业目标明确、心态稳定”,在“医患沟通亲和力”方面表现较好。同时,他们也建议学校进一步强化“常见病规范诊疗”“急危重症初步识别与转诊”等实战能力训练。
调研期间,张辉及带教老师与助培学生深入交流,详细了解学生在科室轮转、临床诊疗、技能操作、医患沟通等方面的适应情况。学生们纷纷表示,“从课堂理论到临床实操,初期确实感到压力,但得益于在校期间参与的‘早期临床见习’‘临床技能大比武’等活动,很快适应了节奏,现在处理清创换药、高血压患者随访等基础工作,已经能够从容应对。”
订单定向培养的核心,是让学生学得会、用得上、留得住。此次走访不仅是对首批学生助培情况的检验,更是对学校培养模式的“实践复盘”。下一步,学校将结合调研反馈,持续优化课程体系——全面夯实全科医学理论、增加基层常见病实操案例、补充设备不足时的替代诊疗方法、强化急危重症转诊流程训练,并不断深化与助培基地的协同联动,推动“校—地—院”三方资源深度融合,使人才培养更贴合基层医疗实际需求,为基层输送更多“下得去、留得住、用得好”的专业人才,为健康中国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实筑坚实的人才根基。


